2025-10-28 13:06
荆楚网(湖北日报)(通讯员 邹善林 范鑫)“我们老百姓能发声,能参与资产管护的分工和分配,就放心了!”官房镇沙沟村村民朱和顺在“现场咨询+外资管理”户主会议上坦言自己的感受。近年来,官房市将“一线会诊”纳入扶贫资产管护全流程。以“协商达成共识、管护增效”为核心,构建了“数字清晰、责任明确、管理到位、监管严格”的完善制度,确保扶贫资产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硬支撑”。
一线咨询保护他们的资产。图片提供:通讯员
找出您资产的最终价值并尝试进行谈判e 首先解决“问题账户”。脱贫攻坚以来,工业、基础设施、公益性资产首次整合时,一些村民对资产的归属和经营产生了疑虑。由市政协牵头,在市长大院召开会议,全市财政、农业农村、各村代表坐下来讨论,一一明确了太阳能电站、道路等资产的所有权和投资金额。 “很明显”,村民提出的“每件物品一个编码,扫码确认信息”被采纳,最终建立了资产清晰可查的电子账本。同时协商乡、村、组三级管护责任,并签订责任备忘录,解决问题关于“谁来管理”的争论。
我们对管理的资产进行分类,通过协商解决“差异化问题”。面对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管理保护的差异,官房市召开专题理事会会议。对于太阳能电站、蘑菇大棚等经营性资产,村代表、企业官员和村组讨论“如何经营、收入如何分配”,最终得出“引进专用设备、优化收入”的想法。一要强化村里集体共识,帮扶群众。针对村民反映的道路、水利等公益性资产“检查”问题,协商确定“村代表参与每月联合检查”机制,快速解决设施陈旧损坏问题s。
强化监管实效,构筑严密“监管网”。监督员在搭建平台时,乡政协工作站得出“线上监控看不懂、线下监控无渠道”的意见,并组织乡纪委、财务部门与村民代表进行协商。数据可视化界面简化为线上化,让村民直观地看到资产管理的动态。明确线下专门检查组定期检查,采纳村民建议,设立举报热线,设立村级监督岗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监督者”,对管护问题进行集体监督、共同承担责任。
目前,官房市太阳能电站运行稳定加固的道路使农村网络更加畅通,工业基础拉动了收入增长。我市将通过“一线会诊”不断优化管护机制,让所有扶贫资产成为产业繁荣、改善民生的“定海神针”。